前言
此次联大唯一让以色列感到兴奋的消息,就是英法德与伊朗谈崩了,之前已被暂停的制裁措施,一夜之间再次恢复。这意味着过去几年,伊朗为实现正常化外交而作出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一炬。可被逼急的伊朗,并不会认怂,若要选择一条更危险的道路,则是中东甚至于世界的又一“潘多拉魔盒”。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联合国秘书长根据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相关条款,对涉伊朗制裁决议重新生效,制裁范围涵盖43名个人与78家实体,涉伊朗核计划、军工与金融等领域。另据法新社消息称,伊朗本国货币里亚尔在制裁生效后,其汇率创下新低,为1美元:112万里亚尔。
伊朗这几个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观上来看,以色列在针对伊朗的各种空袭、暗杀行动中,将伊斯兰革命卫队及其周边的强硬派高层都屠戮殆尽,从而让伊朗内部的改革派占据上风。那么,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为首的改革派,只要能说服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便可能实现最初的改革目标,即与美西方恢复常态化关系,来挽救伊朗颓败的经济措施。
展开剩余85%制裁大棒落下,伊朗十年努力打水漂
2025年9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的一纸决议让伊朗彻底陷入绝境。由于美英法等9国反对,中俄提出的延长制裁豁免提案以4票赞成、9票反对被否决,根据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快速恢复机制",针对伊朗核计划、军工和金融领域的43名个人与78家实体的制裁全面重启。这意味着自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以来,伊朗为融入国际社会所做的所有努力,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制裁生效当天,伊朗货币里亚尔汇率暴跌至1美元兑换112万里亚尔的历史新低。德黑兰街头的面包价格在24小时内上涨30%,民众排着长队抢购生活物资。一位在中央银行外抗议的教师对记者说:"我们的工资已经买不起奶粉了,政府还在说要对抗制裁,这不是疯了吗?"
面对经济崩溃,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联大期间试图通过外交斡旋挽救局面。他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反复强调:"伊朗不寻求核武器,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法国方面却回应称:"只有伊朗彻底停止铀浓缩活动,欧洲才会考虑解除制裁。"这种毫无妥协的态度,让佩泽希齐扬的努力付诸东流。
内忧外患下的伊朗困局:改革派与强硬派的博弈
制裁恢复的背后,是伊朗国内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动。过去一年,以色列通过无人机袭击、网络攻击和暗杀行动,先后除掉了伊斯兰革命卫队17名高级将领和核科学家,这直接导致强硬派势力大幅削弱,以佩泽希齐扬为首的改革派逐渐占据上风。
改革派的算盘很清楚:通过有限度的妥协换取美欧解除制裁,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佩泽希齐扬甚至在5月提出愿意签署附加条件的核协议,承诺销毁武器级铀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监督。但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态度却异常强硬,他在9月28日的电视讲话中警告:"任何向西方屈服的行为都是对革命的背叛,伊朗绝不会在核问题上让步。"
这种内部分歧让伊朗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改革派试图通过谈判打开局面;另一方面,强硬派控制的革命卫队不断在中东制造事端,试图用军事威慑换取政治筹码。6月15日伊拉克美军基地遇袭事件,至今没有任何组织认领,外界猜测这很可能是革命卫队的"警告性动作"。
哈梅内伊的外交突围:从依赖中俄到转向亚洲
在西方制裁全面升级的情况下,伊朗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东方。9月18日,伊朗央行宣布本财年已为商品进口提供258.6亿美元外汇,其中65.8亿美元用于购买基本食品,185.6亿美元用于进口工业原材料。这些外汇主要来自向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石油出口,尽管美国对这些国家施加了巨大压力,但出于能源安全考虑,亚洲买家仍在以"灰色交易"的方式维持与伊朗的贸易。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9月10日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同意恢复部分核设施核查。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向中国释放善意,因为中国一直强调"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但协议同时规定,如果伊朗核设施再次遭到袭击,合作将立即终止。
然而,伊朗的外交突围并不顺利。9月28日,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美欧"滥用争端解决机制",并宣布召回驻英、法、德三国大使。这一激烈反应让欧洲国家感到错愕,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无奈地表示:"我们原本希望通过制裁促使伊朗回到谈判桌,现在看来反而把他们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
中东火药桶再燃:制裁恢复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制裁恢复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伊朗核计划的全面提速。9月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透露,伊朗已重启纳坦兹核设施的离心机,铀浓缩丰度提升至60%。这一消息让以色列如坐针毡,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召开紧急内阁会议,讨论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可能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伊朗正通过代理人在中东各地制造混乱。9月30日,也门胡塞武装宣称对沙特石油设施发动无人机袭击,造成石油出口暂时中断;同一天,黎巴嫩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射火箭弹,引发双方大规模交火。分析人士指出,这些行动很可能是伊朗对制裁的报复手段,旨在分散国际社会的注意力。
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呼吁:"制裁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话谈判才是唯一出路。"俄罗斯则宣布向伊朗提供S-400防空系统,以增强其防御能力。但这些举措能否阻止局势恶化,仍是未知数。
结语
从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到2025年制裁全面恢复,伊朗经历了十年的跌宕起伏。佩泽希齐扬的改革努力被无情碾碎,哈梅内伊的强硬立场也未能阻止经济崩溃。当整个国家陷入困境时,伊朗民众的不满情绪正在蔓延,德黑兰、设拉子等城市接连爆发反政府示威,要求"结束制裁,改善民生"。
在这个关键时刻,伊朗能否在妥协与对抗之间找到第三条路,将直接影响中东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解决伊核问题需要各方展现诚意,任何单边制裁和军事威胁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或许,当哈梅内伊放下意识形态的执念,佩泽希齐扬摆脱国内政治的束缚,伊朗才能真正迎来转机。否则,中东这片土地将永远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发布于:重庆市配资港股一览表今日大盘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