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悄然过半,看样子今年不会再有新CPU出来了,正值暑假装机热潮到来,现在可谓是入手或升级的好时机,而此前一度溢价的热门型号,如今价格也已回落至合理区间,是时候来对市场上热卖的CPU型号进行一个总结了。
为此,我们团队精选了当前市面上比较受关注的14款主流处理器,熬了三个通宵爆肝测试——进行了基准、游戏场景和生产力任务的测试,并且每一组数据都经过交叉验证才敢落笔,这份带着黑眼圈换来的横评里,藏着你关心的所有答案:
千元以内的CPU预算能畅玩游戏吗?网游玩家到底该选哪款才能稳帧不卡顿,该不该无脑上X3D系列?纠结CPU超频有没有必要,AMD和Intel家谁的超频潜力更值得折腾?就连4K高分辨率玩家最在意的处理器搭配方案,也能在这里找到精准参考。
Chapter 0:市场销量情况
开始之前们先来看两个有趣的小数据,看看目前市场上大众的选择是怎么样的,以下是618期间京东的CPU热卖榜和亚马逊的销售排行榜。
京东这边CPU销量前十中AMD和Intel分别占据了5款,销量最高的是Ryzen7 9700X,英特尔i5-14600KF紧随其后。而亚马逊这边的数据则呈一边倒,和德国硬件零售商Mindfactory的数据几乎一致,AMD的处理器具有强大的市场统治力,完全占据了销量榜的前10,而Intel的Ultra系列处理器在第28位才出现。不过可以看到X3D系列无论在哪都是非常受欢迎的,那它真的有这么值得购买吗?到底能强多少?我们等会测试来见真章。
Chapter 1:参测CPU型号解析
首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本次测评的14颗CPU,我们挑选了14款关注度较高的型号进行分析,涵盖了从入门到高端的多个价位段,价格为撰写内容当天的实时价格,可能会有波动。
Intel阵营
I5-12600KF(959元)
谁能想到几年过去了,表现依然坚挺,618京东热销榜是竟然第6,目前依旧是整机套装或性价比装机的常客,英特尔该好好反省一下是不是没活了。10核16线程,最高睿频4.9GHz,支持DDR4内存。现在二手市场带主板的套装1500一抓一大把,预算紧的选它准没错,1080P分辨率下,主流游戏都能流畅运行。
I5-13490F(800元)
可以说是以超低价杀回市场中心的黑马,也是因特尔的主力销量型号,目前618京东热销榜是第7,与12600KF同为10核16线程,最高睿频为4.8GHz,取消了核显,另外游戏性能比12600KF稍低一点点,主要对手为AMD的7500F,待会测评我们来看看成绩怎么样。
I5-14600KF(1199元)
Intel中端主力销售型号,在解决“缩缸”事件后,采取降价手段来博取市场份额,事实证明价格合适还是挺多人买账的,此次618京东热销榜位列第2足以说明含金量了,14核20线程,最高睿频5.3GHz,支持DDR4内存,搭配千元甚至以下的B760主板就能发挥很不错的游戏性能,不过弊端是未来升级有点麻烦,适合不考虑升级的钉子户小伙伴。
I7-14700KF(2098元)
中高端全能选手,适合既想玩游戏又要干活的用户,618价格降到2000元后,销量是蹭蹭往上涨啊,20核28线程,最高睿频5.6GHz,同样能上D4,可以说单双核性能毫无短板。无论是游戏玩家追求高帧率畅玩3A大作,还是内容创作者需要高效处理图片和视频,它都能完美胜任,不支持后续升级可能是它唯一的缺点了。
Ultra 5 245K(1843元)
14600KF的接班人,14核14线程,最高睿频5.2GHz,由于处理器架构的升级,不再支持超线程技术,评价两级分化严重,不少人认为对比上代14600KF是倒反天罡,甚至是倒吸牙膏,也有不少人认为其生产力表现和游戏表现都是要好于14600KF,待会测试我们就来看看性能表现到底如何。
Ultra 7 265K(2053元)
在遭到AMD的围追堵截,以及自身硬实力确实值得怀疑之后,价格大降到两千出头,销量终于是回暖了不少,作为英特尔最新的中高端系列,同样采用了最新的Arrow Lake架构,配备了8个P核与12个E核以及20线程,基础频率为3.9GHz,最大睿频可达5.5GHz,并拥有33MB的三级缓存,功耗大幅降低,单核多核性能对比上代14700K表现都还不错,不过游戏性能真得给一个差评,新架构的游戏性能完全是开倒车。
Ultra 9 285K(4013元)
285K作为Intel新一代旗舰处理器,展现了其在技术创新和能效优化方面的能力,采用了8个P核和16个E核以及24线程。尽管在游戏性能上未能令人满意,甚至对比前代有着倒退,但在理论性能和功耗控制方面的表现已足够令人信服,适合对功耗敏感的用户群体和内容创作者。
AMD 阵营
Ryzen5 7500F(879元)
作为AMD入门级市场的主力型号,价格亲民,被不少人称为千元级游戏神U,定位上与Intel的13490F正面交锋,测试成绩我们稍后看结果揭晓。虽本次618在JD未上榜,但销量不容小看,在二级市场和其余的电商平台上都可以经常看到它的身影,单论游戏来说性价比极高。
Ryzen5 9600X(1299元)
AMD中端市场的热门之选,深受学生党和游戏爱好者的喜爱,6核12线程,不过只需要一千出头就能获得与265K同样的游戏性能,甚至部分游戏性能还会更佳。高温积热在这一代被改善了不少,搭配B850系列主板就能开启PBO,AMD还宣布AM5平台将支持到2027年,相当于几年都不用换主板和内存,这点好评。
Ryzen7 9700X(1810元)
618期间销量第一它来了,一款非常强大的中高端CPU,相对7700X有着稳步的提升,降价后在市场取得非常大的成功,跟9600X有区别的是变成了8核心16线程,TDP功耗都为65W,有40MB缓存。新一代 Zen 5架构下不用担心温度和功耗问题,游戏性能来说跟7800X3D能够打的有来有回。
Ryzen7 7800X3D(2199元)
“前”知名游戏神U,凭借3D V-Cache缓存技术破圈,让不关注硬件的人群也能知晓X3D系列处理器的威力,在游戏帧率表现上尤为出色。8核16线程,最高睿频 5.0GHz,三级缓存高达 96MB,可以说是游戏玩家的首选,降价后性价比非常高,与9800X3D并不算特别大,但有着积热问题。
Ryzen7 9800X3D(3119元)
现公认最强的游戏神U,发布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猛涨,曾经一度逼近5000元,好在6月份开始终于破发了。采用了Zen5架构与第二代3D V-Cache技术,拥有8核心16线程的配置,基础频率4.7GHz,最大加速频率可达5.2GHz。引以为傲的3D V-Cache技术让处理器的总缓存容量达到104MB,顶尖的性能可以流畅运行目前市面上所以的3A/竞技网游,并让玩家们拥有沉浸式的游戏体验,前一代的积热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Ryzen9 9950X(3399元)
AMD高端生产力主力型号,16核32线程,最高睿频5.7GHz,三级缓存64MB,单多核性能都非常强悍。适合专业内容创作者,在视频剪辑、3D建模等重度生产力任务中表现出色。虽然价格较高,但在专业领域销量稳定。
Ryzen9 9950X3D(4799元)
如果说你两头全都要,想要同时兼顾游戏和生产力,那选择无疑只有9950X3D了,同时兼顾超强多核性能+超大L3缓存的游戏加成,将游戏和创作两大需求完美融合,当然缺点就是价格嘛,也是很符合真神的定位了,生产力用户更偏爱intel的话也可以选择285K,虽然说游戏表现完全不能相比,但干活还是很强的。
Chapter 2:测试平台介绍
在简单介绍完本次测评的14颗CPU后,接下来看看我们的测试平台,为了仅可能统一标准,主板和显卡以及内存条都尽可能的选择了相同定位的型号。
首先在Intel的测试平台上,Ultra系列我们选择的主板是技嘉Z890超级雕,14代及之前使用的是Z790超级雕,内存选择的是金士顿叛逆者8400频率48G套条。而在AMD的平台上,使用的主板则是技嘉X870E超级雕,内存选择的是阿斯加特女武神6000频率48G套条,在实际测试时统一开启XMP和EXPO,其余全部保持默认设置。显卡则都选用了技嘉的RTX 5080超级雕,系统版本为WIN11专业版24H2,显卡驱动版本为NVIDIA Game Ready 576.88。
Chapter 3:基准性能测试
说了这么多就下来就正式进入测试环节,首先进行的是CPU的基准性能测试,基准测试通过多维度评估CPU的基础运算能力,涵盖单线程(影响游戏响应速度)与多线程(关联多任务处理)性能。
3DMark上的CPU Profile测试本身提供了不同线程的跑分结果,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单一线程与最大线程的跑分结果。可以看到英特尔新一代旗舰级处理器285K在搭载最新的Arrow Lake架构后,确实是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力压群雄。最大线程的跑分结果则更能反应在生产力应用上,依旧是285K领跑。单从理论测试成绩来看,A家和I家可谓不分伯仲,互有胜负,多线程性能方面,基本与价格成正比。
单核性能上,14代的i7-14700KF表现亮眼,真是倒反天罡。而AMD的X3D系列并未发挥出大缓存的优势,分数比较难看。来到多线程跑分上,U9-285K依旧领先,24核心24线程真不是盖的,在处理视频编辑、3D 渲染这些多线程任务速度肯定相当轻松。
R23与R24的单线程跑分上,差距微弱,285K有着微弱优势;多线程方面,AMD锐龙9000系列凭借Zen5架构发力,分数反超了285K。其实总的看下来,可以发现蓝队在跑分上跟同价位的红队相比,分数基本都持平或小幅领先。不过也能理解,对于AMD阵营的处理器有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是在全默认的情况下测试的,9700X和9600X并未开启105W模式。更何况偏向游戏的处理器像9800X3D、7800X3D、9600X等在跑分中本就不太能看,针对游戏优化的大L3缓存对计算任务帮助有限,在目前还是更适合实际游戏应用。
Chapter 4:网游测试
接下来就让我们赶紧来到游戏部分看看吧,我们全部采用1080p分辨率,让瓶颈尽量集中出现在CPU,更好的体现CPU的性能。
首先来看《PUBG》,我们选择了同一局游戏录像回放来进行测试,可以看到一来游戏场景AMD立马发力,就14700KF为Intel撑了下场面,三颗X3D处理器包揽前三,大缓存优势在网游中太明显了!Intel新架构的三颗Ultra系列全歇菜,怎么说呢,全被1800块的9700X干掉了,蓝队的处理器普遍比同价位的红队处理器低不少。
《CS2》使用创意工坊的benchmark地图进行测试,三颗X3D处理器依旧占据前三,甚至前六全部都是来自AMD的处理器,直接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9700X非常不错,快赶上7800X3D了, 对比同价位的245K帧数提升了足足47%。即使是在百元价位的入门处理器上,7500F也要对比13490F提升也有34%。
在《无畏契约》中,AMD与Intel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直接成了泾渭分明的两部分,AMD七颗CPU全面领先,甚至7500F都有着夸张的领先,其实本来Intel的表现没有这么弱,但由于在游玩过程中频繁的掉帧,拉低了平均帧的成绩。
《永劫无间》中AMD的全面领先仍在继续,永劫无间对大缓存比较依赖,可以看到X3D系列处理器表现非常夸张,但由于是默认设置,9950X3D存在两个CCD,所以会出现调度问题帧数比起9800X3D有些偏低,其余X3D处理器也能看出LOW帧表现其实并不理想。
最后一款网游是《漫威争锋》。作为一款英雄射击游戏,频繁的打架中会充斥着各种技能特效,对电脑性能的要求的还是比较大的。来看帧数成绩,虽然仍是X3D系列占据头把交椅,但整体来看红蓝两家呈现五五开的趋势,蓝队总算是支棱了一回,成绩与X3D也相差无几,整体在同性能区间的波动范围内。
Chapter 5:单机测试
然后让我们来看看各个CPU在单机游戏上的表现。
首先是《黑神话悟空》,超采样清晰度为质量,预设高画质,关闭光追和帧生成。AMD的CPU依旧是有着小幅领先,但不像网游这么夸张有着以下克上的跨级表现,大部分都可以说等级森明,也算能对应实际价格,一分价钱一分货。
没想到在单机游戏里X3D系列处理器的领先还在延续,尤其是9800X3D,远高于其他CPU。其余成绩倒是大差不差,14700KF表现还不错,仅落后285K 2帧,但价格可是便宜了2000块钱。而中低端CPU中,帧数表现比较好的就是9600X了,相较14600KF提升了13%,比自家的7500F高了42%。在2077这样存在大量可交互物体的开放世界游戏中,对CPU的性能还是有一定要求的,9600X算是在价格与性能中取得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平衡。
然后是经典开放世界游戏《荒野大镖客2》,这款游戏发布已经有七年时间了,不过它对新发布的CPU支持还不错,大家的表现都比较接近,基本上都拉不开太大差异,几颗低端CPU虽然稍弱一些差距但也不多。唯一让人比较失望的就是245K了,游戏性能确实十分一般。
然后让我们来看看2023年的年度游戏《博德之门3》,作为CRPG游戏,场景中有相当多的可交互物品。我们的测试环境是在第三章下城区的巫术杂货店门口的广场,这里聚集着相当多的npc,并且他们会持续不断地释放法术,对CPU性能要求较大。
可以看到,三颗有着大缓存的X3D处理器优势还是十分明显,与其他处理器拉开了不小的差距。《博德之门3》对于CPU的缓存十分敏感,尤其是在人物比较多的下城区中。Intel中表现比较好的依旧是14700KF,比285K还要高一些。而像12600KF和13490F等中低端CPU表现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遇到一些复杂场景的时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帧率波动。
Chapter 6:2K/4K分辨率下的游戏表现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的朋友会有疑惑,为什么我们所有的测试都选择1080p分辨率,而没有进行2K和4K分辨率的测试。这并不是有意忽略高分辨率,而是为了不让GPU成为瓶颈,充分展示CPU之间的差距。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2K和4K分辨率下两个不同类型游戏的测试结果。
可以看到2K和4K分辨率下,不论是网游还是单机游戏,CPU之间的差异都明显小于1080p,特别是在4K下已经属于众生平等。这是因为游戏运行过程中,CPU负责游戏引擎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反馈给GPU,由GPU进行对应画面的渲染。最终的游戏帧率是由CPU和GPU共同决定的。游戏的分辨率越高(比如4K)、画质越好,需要渲染的工作量就越多(4K像素是1080p的4倍),GPU就可能忙不过来,这时候CPU再快,也需要等待GPU渲染完成。因此只有在低分辨率情况下(GPU未成为瓶颈),才能最大程度看清楚CPU的实力有多强。相反,如果分辨率和画质都很高,GPU成为瓶颈,这时候CPU的性能也会被限制,就看不出它们之间的差距了。
所以也能得出另一个结论,如果你的日常使用环境是4K分辨率,同时也对竞技类网游不感兴趣,只玩单机游戏,或者生产力应用居多,那么AMD处理器的优势就大大缩小了,也不用刻意去追求X3D系列,反而可以选择同价位生产力更好的Intel处理器,或者更低一档价格的处理器,然后将预算增加到显卡上,这样不论生产力还是游戏都能有可观的提升。
Chapter 7:超频体验
说到CPU,那肯定离不开超频的话题,有些小伙伴对超频比较陌生,总以为是很复杂的东西。其实简单来说,超频就像让CPU“超常发挥”:原本默认状态下它每秒跑4500圈(4.5GHz),超频后让它跑5500(5.5GHz)圈,处理任务自然更快,游戏更流畅。但这得给它多加点“油门”(提高供电电压),结果就是耗电变多、发热猛增,得装个好散热器,不然可能“罢工”(蓝屏、点不亮)甚至损坏。
Intel只有带K的型号能超频,能单独让某颗核心跑得更快(比如一颗核心跑5800圈),但所有核心一起超的话,厂商设了功耗和温度上限,很容易被强制降速,还得调主板设置才行。AMD大多型号都能超,并且对主板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便宜的B系列主板也支持对CPU的超频,而Intel只能上到Z系列主板才支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AMD和Intel两颗顶级CPU在超频后各自能有多大的提升。
可以看到两颗CPU在超频后,对比之前的默认成绩,帧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Low帧也有了很不错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了卡顿和掉帧的风险。虽然285K对比之前也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是目光放到9950X3D的成绩,不得不感叹真的是强出天际。9950X3D帧数上获得的提升是远远大于285K,超频是彻底释放了这颗处理器的潜力。Low帧跟之前相比完全强了不止一个层次,在平均帧的提升上基本都在30%左右,而在永劫无间Low帧提升甚至达到了61%,都快赶上285K的平均帧了。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超频正在从发烧友专属向大众化过渡。AMD开发的PBO、EXPO内存超频技术以及Intel的XMP,都在通过预设参数简化操作,让新手也能轻松体验性能提升。在当下阶段,从上手难度和实际体验来看,AMD的超频体验相比于Intel要更加容易获得正反馈,超频后获得的收益更高,并且不挑主板。此外,AMD的PBO超频是一种更为先进的超频方式,推荐有兴趣的玩家尽可能尝试。
Chapter 8:生产力测试
最后就是一些常见的生产力场景了,相比与之前基准跑分,在Blender和V-Ray两项中测试中,两款锐龙9处理器的性能都有所回升,领先于285K。但在中低端领域,AMD的其余CPU也算是遇上了滑铁卢,很难再出现游戏场景中默秒Intel全家的情况了,9700X、7800X3D、9600X都没能比过14600KF。
在视频编辑软件PR中,285K拔得头筹,9950X紧随其后,差距并不算大,285K有着24核心24线程,多核心数和线程数能显著提升H.264/H.265的导出速度,在PR这种视频编辑软件中优势很大。因此可以看到9600X这类6核12线程的游戏U跑分数据就很一般了。
在达芬奇中则进行了反转,9950X表现最为优秀,中端CPU表现都大差不差,而低端的13490F和7500F这两颗百元价位的CPU,表现则差强人意,性能落后旗舰50%,在生产力项目中确实有些拿不出手。
Chapter 9:选购建议
OK,所有项目测完,可以看出红蓝两家在游戏和生产力场景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游戏性能来说X3D系列全面碾压,Intel高端游戏表现出现了倒退;但生产力方面,Intel优势还在,AMD仅有高端型号可以抗衡。
千元以内:
游戏推荐——7500F / 12600KF
生产力推荐——12600KF
如果你的需求纯纯是打游戏,特别是网游,那么7500F的性价比简直是高的不行,超低的价格就能换来还不错的游戏体验。但如果还想要偶尔需要剪剪视频或多开这类轻量生产力,老牌性价比之王12600KF就更加靠谱,兼顾性拉满。至于13490F,夹在它俩中间就有些难受了,游戏比不过7500F,生产力跟12600KF比起来又差了点意思,除非是预算特别紧张不然不推荐购买。
1000-2000元档:
游戏推荐——9600X / 9700X / 14600KF
生产力推荐——14600KF / 245K
如果是为了游戏性能,那么9700X的全能肯定会让你惊喜,在这个价位简直是神,网游和3A大作表现都还不错,非常均衡,在不少游戏都跟7800X3D一个水平,关键是没有它的积热问题,主频还略高一点;但要是平时对网游无感,玩3A单机比较多,那9600X可能更为合适,游戏里和9700X的帧数差距不大,但把省下的预算加到显卡上,游戏画质还能上一个台阶,并且主板选择合适的,以后升级的方案也很丰富。
要是更偏向Intel阵营,在这个价位14600KF也比较值得入手,游戏性能虽然比不过同价位红队,但也还能看,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上DDR4,同时又有了一些生产力能力,若你常跟Adobe全家桶、Blender建模打交道,那不用想14600KF、245K这类Intel处理器可能会更省心。
2000元以上:
游戏推荐——7800X3D / 9800X3D / 9950X3D / 14700KF
生产力推荐——9950X / 14700KF /265K / 285K
至于2000元以上的高端战场,游戏体验上怎么选那没得说,AMD的X3D处理器统治力肉眼可见,网游无脑选X3D系列就完事,大缓存就是强,哪怕是7800X3D,对付目前的游戏来说都绰绰有余。但如果是单机游戏偏多,或者不需要竞技游戏那么极致的帧数,X3D系列并不是唯一答案,14700KF甚至9700X也能够完美胜任目前的游戏需求,并且14700KF在生产力和游戏方面都有一战之力,结合两千出头的售价,真的非常值得购买,好处是还有足够的战未来能力,能够减轻后续升级麻烦这一缺点,但坏处是暴雷和缩缸问题仍然有着概率问题。好在现在Intel通过新版BIOS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5年质保也没啥好担心的。
对于内容创作者,在这个价位能选的还蛮多的,在不同的价位段AMD和Intel都有可以选择的处理器。285K和9950X在处理视频剪辑、3D建模渲染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如果说你游戏生产力两头全都要,那么只有9950X3D是最优解了,同时兼顾超强多核性能+超大L3缓存的游戏加成,贵但全能。
Chapter 10:总结
看完后,相信大家已经有一些答案了,其实这俩品牌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AMD就像专为游戏玩家量身打造的性能猛兽,哪怕是千元级的中端型号,对付目前的游戏来说都绰绰有余,性价比直接拉到顶。对学生党、游戏爱好者来说,花更少的钱就能摸到高画质高帧率,性价比确实没话说。
而Intel更像个全能办公室主任,在干活上的优势依然扎实。无论是建模渲染还是视频编辑,优势都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需要同时开着设计软件、虚拟机和一堆浏览器标签页的内容创作者,Intel的多核调度总能把资源分配得明明白白,不会出现突然卡顿的情况。
不过选的时候也得看具体需求:要是平时就打打游戏、刷刷视频,AMD的中端型号完全够用;要是靠剪辑、建模吃饭,哪怕多花几百块上Intel Ultra,长期算下来能省不少时间成本。而且现在两家竞争越来越激烈,AMD的下一代架构据说会加强多核性能,Intel也在优化游戏场景的响应速度,对咱们消费者来说,这种神仙打架只会让产品越来越香。
说到底,产品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不合适的价格。按自己常用的场景挑,准没错。感谢关注“极评测”,后续我们会带来更多电脑硬件的测评,敬请期待。
配资港股一览表今日大盘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